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接风洗尘,大宋第一奸臣,鮀城十二郎,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边厢,燕通大步流星走着,一边走一边说道:“自从郭太尉接到吏部的文牒后,便立刻令后勤官为你安排好了食宿,看得出郭太尉很看重三郎!”

“哦?安排食宿就是重视?”

张辰笑着回答道:“我千里迢迢来陕西报到,可是为了从军报国,不是为了食宿待遇。”

“总之,不会让你失望就是。”

燕通停住脚步,回头肃然对张辰道:“不瞒三郎,你如今来得正是时候。原先韩相公在陕西主事时偏重文官,但打仗流血的又得靠我们这些武官,故而经常闹得底下文武不和,出了不少乱子。

可自从韩相公被官家调回去,换了郭太尉上来后,陕西路就变了天一般!咱们郭太尉虽然是武人出身,却也看重文官,大家也能拧成一股绳,因此如今你在来此当官,做事会顺畅得多......”

“燕兄,不如说说你自己罢!”

张辰笑着岔开话题道:“我斗胆猜测,燕兄定是深受郭太尉信重,否则怎么当上亲卫都头?”

燕通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道:“郭太尉确实是信重我,不过我当上都头却还是机缘巧合,以后会与三郎细说......

总之一年前郭太尉便拨我入亲卫,三个月前又升为都头,其实我应该不叫都头,我率领的都是骑兵,其实应该叫军使才对。”

都头管步兵,而军使管骑兵,为这个称呼,燕通一直耿耿于怀。

这时,张辰忽然心中萌发好奇,连忙问道:“燕兄,昔日我在房州时便听闻西北多出将门,譬如折家、种家......”

燕通点点头:“三郎说得不错。折家乃是百年世家了,府州便是他们世代驻守的地盘,为我大宋固守西北边陲威望最盛。至于种家......”

燕通忽然停顿了下来,眼神中多了一份警惕,小声道:“种家确实也是战功赫赫,不过自从他们的主家种锷被朝廷贬斥后,声势便要差了些了。

种家的子侄大多在鄜延路一带领军,哦,还有一个种朴,他是种锷的长子,近日被郭太尉遣去京西路均州押运粮草去了。

不过不知为何,种朴至今未归,已经超过了太尉规定的时日,可能是路上耽搁了,回来估计免不了一番责罚。”

闻言张辰心头一惊,世上的事情真就这么巧?

“去均州押运粮草?听闻种家个个武艺高强,怎会去做些后勤的活计?”

“你管他做什么活计,如今郭太尉才是陕西路的主帅!自有计较。”

燕通严肃地说道:“三郎,我得提醒你一句。关于种家的事,你在郭太尉面前可千万莫要多嘴,最好提也别提。我也不妨告诉你,那种锷是与郭太尉有过节的......

不过为何令那种衙内去押粮,却也不是郭太尉故意为难他。按照军中惯例,做武官确实得先任一年的押官,明年升为队头,则再升一级为都头,大家伙儿谁没做过押官的杂事儿?也算是历练一番了。”

张辰只是笑了笑却没有说破,燕通说的确实没错,不过却是普通士兵历练升职的途径,可种朴是普通人么?那可是种家人,十五岁便被皇帝封为右殿班直赐了官身的名将之后!

好好的一个名将苗子不在前线历练,却从大军调离被派去地方押送粮车?历练什么,莫非是历练脚力?

两人很快来到陕西宣抚司的后舍,这是一片占地五十亩的建筑群,是宣抚司的军官宿舍,大宋军队是职业军队,允许携带家属,所以每个重要的军队驻所自然都有大量的宿舍,西北军的宿舍条件较好,最差的队头军舍也是单人一间屋,主要是住家属,军官本人则住在大营内。

一路走来,竟能瞧见不少孩童从他们面前嘻嘻哈哈奔过,不远处几名妇人叉着腰在门口起了争执,到处晾满了各种衣物被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生活的浓厚气息。

走到最里面,四周环境才稍微安静了一点。

“这里是文官的舍区,环境要更好些。”

燕通推开一扇院门,带张辰走进了一间独院,他严肃的表情中终于透出一丝笑容:“怎么样,这是郭太尉特地给你安排的,三间屋的独院还有水井,各种物品齐全,你以后就住在这里了。”

张辰想了想,摇头道:“好是好,可此处终究是京兆府啊!我听闻郭太尉不是在延州屯军备战么,莫非要将我放在京兆府里养着,不让我去前线随军?”

燕通愕然,半晌道:“这......不会罢?”

张辰淡淡笑道:“既然说到这里,还请燕兄回去后替我朝郭太尉进言一句,相比京兆府的烟火气,我更喜欢边境的杀气!”

半晌,燕通点了点头:“好!我回去便向郭太尉禀报,不过今日是来不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