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七章 初至京兆,大宋第一奸臣,鮀城十二郎,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宋地方行政编制,最高一级叫路,如京西路、陕西路等等,下面一级又按照地位和职能细分为:府、州、军、监四大类。

府是指传统的地方政治经济中心,比如东京开封府、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京兆府等等。

而州和军主要是按照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来区分,“地要不险为州,当津会者为军”。

也就是说战略位置不重要便设为州,战略位置重要则称为军,朝廷会一般会在这里驻军。

军大多设在边疆和经常爆发民众造反的地区,无论面积上和地位上都要稍逊于州,主官也同样称为知州,在北方边疆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军,像镇戎军、怀德军、怀化军、保安军、保德军等等。

第四类监,则主要指矿区,比如桂阳监,那里是大宋着名的银矿区。

张辰的目的地京兆府,便是古都长安。虽然不是大宋的四京之一,但由于它扼守关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和历史意义,使它的地位次于都城,却不亚于其余三京,只在名份上稍微差了一点。

因此京兆府与大宋的南北西京同样,也有留守一职,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一般由亲王担任,在京城遥任,不管实务。

但这几十年来,辽国、西夏频频在大宋边境挑起摩擦战乱,严重威胁边防安全,再加上大宋内部不稳,内忧外患之下,朝廷不得不在陕西路设置一个民事军事一把抓的宣抚司,以维护地方的稳定,因此陕西宣抚使大多由武将担任,例如现任的郭逵。

可满朝那些骑在武官头上习惯了的士大夫又怎能容忍陕西路特立独行,打破大宋文官担任主将的惯例?这无疑是在挑战他们的地位,于是在仁宗初设此职时,纷纷上书谏言天子反对,更有甚者以头抢地高呼祖制不可变。

最后仁宗皇帝无奈之下,被迫承诺此职务乃“有事则设,无事则废”的临时职务,当战事结束、内乱平息后,宣抚使一职也就自动解除了。这也算是个文字游戏,光是西北的战事想结束,却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去!

熙宁元年八月十四日,张辰抵达京兆府,正式前来报到。

京兆府虽然曾是汉唐的都城长安,也辉煌过数百年,但最终在唐末时毁于战乱,今天的京兆府城已经看不到隋唐时的盛景。

不过尽管经过宋朝一百多年的修养生息,京兆府又渐渐从极度疲弱中恢复了元气,人口增加到十余万户,成为不折不扣的大府。

但也是因为气候的变迁,今日的京兆府已经没有汉唐时湿润多雨,渐渐变得干燥起来,加上炎热夏季的烘焙,满城皆是热浪。

张辰骑马刚到城门前,几名士兵尽管瞧见了他那一身青色官袍,却还是拦住了他,恭敬地问道:“敢问官人是哪里来人,为何携带兵器?”

由于今年与西夏的战事频发,各方面都开始趋紧,尤其各个关卡对奸细的盘查尤其严格,张辰携带弓剑在身,又骑着如此显眼的好马,很难不引起守城士兵的注意。

张辰点头道:“我乃京西路房州人,此番特来陕西任职!”

“哎哟哎哟!得罪官人了!你请稍候!”

士兵不敢怠慢,连忙跑了回去,片刻,出来一个都头,上下打量了一番张辰后,抱拳问道:“既是任职的官人,可有吏部文牒?”

张辰取出文牒递给他,都头看了看,肃然起敬道:“原来是张掌书记,失敬了!不过张官人,出任雄武军节度掌书记应该去鄜延路,为何来京兆府?如果只是路过,就当卑职没有问。”

“自然是先来找郭太尉报到的,听闻他经常在宣抚司视事,我便省得多跑一趟了。敢问郭太尉如今可在城里?”

“这个却是不太清楚,卑职实在是官微职卑,哪里知道郭太尉的情况,不过确实好一阵子没见到他了。”

就在这时,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三百余人的骑兵从官道上过来,都头眼睛一亮,连忙笑道:“真是巧了,说曹操曹操就到,那不是郭太尉来了吗?”

张辰只见骑兵中有一名头戴金盔的中年将领,他头顶一杆旗帜猎猎飞舞,上书一个斗大的郭字,这名老将正是如今大宋的陕西宣抚使,西北军主帅郭逵。

只片刻,先头骑兵经过张辰身边,忽然一名年轻的小将拽住缰绳,停在张辰身旁。

“这位官人是前来京兆府任职的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