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烈火焚城,大宋第一奸臣,鮀城十二郎,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东线宋军出师不利的同时,西线郭逵率领的陕西军已经完成了对石州城的作战部署,这一次,郭逵并没有动用“震天雷”炸塌石州城的想法,他想完整地拿下这座坚城,成为大宋在西夏境内植入的一道屏障。

当然了,“震天雷”也可以略微使用,于是他采用了张辰提出的方案......

天刚亮,宋军大营内响起了沉闷的战鼓声,一队队宋军士兵开始迅速在石州城下集结,这次宋军出动了八万大军,连同后勤主将章楶辖下的两万厢军也投入了战斗。

一个时辰后,宋军集结完成,八万大军黑压压地铺陈在旷野里,刀光闪烁,长矛如林,一座高达六丈的观战台矗立在城池的正南面,站在台上可以清晰地看见城头的军队调动。

石州城的城墙本身只有三丈,但它到底修筑在高处,宋军若想进攻到城下,还需攀上约三丈高的坡度,易守难攻。

攻打石州城原本让郭逵颇为头疼,但偏偏石州主将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居然将大部分军队转移到夏州,石州城的守军已不足一万人,这便给了宋军一个难得的良机。

郭逵带领十几名文武官员站在高高的木台上,认真注视着城墙上的敌军动向,城头并没有大型投石机,也没有床弩等远距离杀伤兵器,但三座城头都堆满了很多木桶,一看便知道是火油桶,这是西夏军的特点,西夏的火器没有宋辽强大,但它盛产火油,便在使用火油上下文章,使西夏军的武器十分犀利。

“太尉,恐怕城墙下的壕沟内已经灌满了火油!”刘甫低声提醒郭逵道。

郭逵淡淡一笑:“火油乃战事之利器,但如若运用不好,不仅伤不了敌人,反而会伤己。”

这时,一名士兵爬上高台禀报:“启禀太尉,全军已经准备就绪!”

郭逵点点头,下令道:“即刻分兵部署!”

巨大的战鼓再次咚咚敲响,旗手在高台上挥动着令旗,排列在左右两翼的宋军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分散,加上正南方的四万主力大军,他们显然是打算从三个方向同时向石州城发动进攻。

这也是宋军抓住了石州城目前兵力不足的弱点,想要一鼓作气攻下石州城。

郭逵自有他的进攻套路,他之所以留北面不攻,就是给西夏守军一个撤离的机会,使他们不至于背水一战,是为兵法上的“围三阙一”。

而在攻城之前,他需要先立威,最大程度削弱敌军的抵抗意志,郭逵向张辰点了点头,按照战前部署,第一步由情报军先出手,利用震天雷来震慑敌军,瓦解敌军的士气。

情报军本身的战略资源并不多,但自从张辰在攻打银川城之前造出了震天雷后,这种逆天的火器就暂时由情报军保管并使用,目前一共有二十五颗震天雷。

张辰领会了主帅的命令,立刻回头吩咐一名士兵几句,士兵立刻接令下去。

不多时,从南面队伍中轰隆隆向前推出一部火炮,火炮实际上就是特大号的弩箭,可以将战斗部弹出去数百步远,远在汉末三国时代,彼时唤作石炮,主要以击石为主,有时也会射出石灰粉、火球等等物体。

但到了宋朝,石炮主要是用来发射火器,所以改名为火炮,宋军的霹雳炮就是用火炮来发射。

火炮的外形略有点类似后世的大炮,前段是一根用生铁打造的长约一丈宽两尺的方槽,就俨如炮管一样,但这是发射槽,和弩箭的发射槽一样,打磨得十分光滑。

发射槽顶端有两支三尺长的铜角,这是用来固定弹射皮筋,两侧有巨大的木轮,后面两侧都有绞盘,需要六个人在两边同时推动铜棒绞盘。

一部火炮需要十名士兵操作,其中六人拉弦,两人定位,一人装弹并发射,一人指挥。

这次火炮发射是由种朴负责,此前情报军已经用霹雳炮演练多次,操作手法非常熟悉,今日只不过是将霹雳炮换成了震天雷。

这时,战场上的时间仿佛停滞了,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这架火炮的发射,很多士兵不由自主地捂住了耳朵,火炮缓缓前进,在距离城墙约二百五十步时停下,矗立在斜坡上,仰望着上方的城墙。

西夏军的反制武器是用滚木礌石冲毁这架火炮,因此情报军还出动了两百士兵,举起巨盾,在火炮前方摆出了长蛇阵型,尖头向上,一旦滚木礌石砸来,便可以迅速分散冲击力,这些都是双方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渐形成的作战方法。

当然,西夏军最大的依仗就是火油,用火油来烧毁宋军的火炮也未免不是一个好对策,无奈城头守军有点投鼠忌器,他们怕过早点燃城下掩埋的火油,会失去了烧杀宋军的作用。

正是这种种顾虑,城头守军并没有出手阻止这架孤零零的火炮,只是密切关注着宋军下一步的动作,殊不知灾难即将来临。

“火炮上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