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银川初战,大宋第一奸臣,鮀城十二郎,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日天刚亮,对峙银川城的宋军发动了第一次攻城,由擅长攻坚战的周绛率部进行试探性进攻,尽管银川城前摆不开战场,但宋军还是投入了最大极限的两万大军,一百多台攻城器械。

两万大军排列成五个方阵,每个方阵间相隔数十步,并列排在三里宽的空地上,就俨如五幅巨大的黑色地毯,每支队伍前竖起了一杆大旗,正中是一杆旄旆黄旗,这是主帅之旗,其余四杆大旗分别为青、赤、白、黑旗,代表着四方之将。

宋军将士士气高昂,杀气冲天,他们由长矛步兵、刀盾步兵和弓弩军组成,身披重甲,宋军步兵的步人甲重达六七十斤,在五十步外可抵御敌军弓箭。

“咚!咚!咚!”宋军战鼓声如雷,号角连天,旌旗遮天蔽日,长矛如林,盾牌如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萧肃的黑色。

大将周绛身披铁甲,头戴鹰盔,他骑在战马之上,用战刀一指城池:“进攻!”

“呜——”

低沉的号角声响彻天地,在每支队伍的中间竖起了十几座木制冲斗,这是抵御城上飞石所用,伴随着木制蒙皮冲斗的巨大轱辘声,以及数十辆云梯,两个方阵的八千先登军开始缓缓向城墙杀去。

纵观历史,各种攻城武器发展到宋朝时,虽然大致外形不变,但和隋唐相比已经完全不同,很多重要的结构,诸如主轴、轴圈等等都是使用钢材,尤其大规模推广炒铁后,生铁的硬度大大增加,已然接近于钢,用熟铁打造各种器械也更加得心应手,故而宋军的攻城器械更加轻便,也更加坚固耐用。

城头上也鼓声大作,嵬名浪遇连声冷笑,两万人就想攻下自己的银川城,宋军简直是痴心妄想,他要狠狠教训一番这支狂妄的宋军,要让古原道成为白骨之峡。

“传我的命令,投石机准备!”

南城头上的二十架大型投石机吱嘎几声地铺开了,高两丈,臂长八丈,可将百斤巨石投至三百步外,只须五十人就能挽动,黑黝黝的二十架投石机矗立在城头,就俨如二十尊吞天怪兽,百斤重的巨石放进了弹兜,发射杆卡住绞盘齿轮,等待着发射的命令。

在城垛中间,一万西夏士兵手执长弓大箭,一支支五尺长的粗杆箭已经搭上弓弦,防御所用的弓箭和平地交战用的弓箭不同,不需要箭能射多远,但必须要沉重,使箭能依靠本身的重力射穿敌军的盔甲,因此一般都是用大箭,手指粗的箭杆,锋利的箭尖呈流线型,四边有放血槽,这曾是中原军队的标配,但早已传到西夏。

所以宋军在科技上领先西夏已经不多,唯独人口众多,国力强大,能够大量冶炼生铁、制造兵器,这却是西夏贫瘠小国难以比拟。

宋军已渐渐地进入了投石机射程,嵬名浪遇随即下达了命令,他扯开嗓子大吼道:“射击!”

鼓声大作,二十架大型投石机同时发射,二十块巨石凌空飞腾,呼啸着向城下砸去。

十架长二十丈、宽八丈的巨型蒙皮冲斗正缓缓而行,这是用巨木搭建而成,上面蒙了双层牛皮,表面上涂了厚厚油脂,同时轴转十分灵活,能有效卸消巨石的冲击力,每架蒙皮冲斗躲着数百名宋军士兵。

这时,头顶上传来怪异的呼啸声,从城下向上看,只见天空出现了二十颗小黑点,仿佛掠过天空的一队雁群,但小黑点却越来越大,瞬间变成了在天空翻滚的巨石,向他们头顶砸下,队伍一声呐喊,士兵纷纷向冲斗下躲去。

但还是有大量的士兵无处藏身,他们叫喊着四处躲闪,巨石砸下,“嘭!”的一声巨响!

尘土飞扬,几名士兵躲闪不及,被巨石砸成肉酱,巨石余劲未消,继续向前翻滚,一连撞翻十余人,才停了下来。

一块巨石不偏不倚,正巧砸中中间的一架蒙皮冲斗,巨响过后,牛皮冲斗翻转,卸掉巨石猛烈冲击力后,巨石飞了出去,冲斗却完好无损。

可石块却被冲斗反弹,又向前弹出了二十余步,冲向了宋军阵中,士兵们一片大叫,纷纷躲闪。

第二轮投石机当即再次射出,这时一辆云梯被击中,云梯上部顿时支离破碎,碎片四飞,木头夹杂着支撑柱坍塌了,巨大的冲击力使云梯失去重心,向后轰然倒下,云梯下面的百余名士兵死伤惨重......

一块块巨石砸向城下的宋军,在地上翻滚冲击,宋军士兵只能不断躲闪,十架巨型蒙皮冲斗就停在三百步处,给宋军士兵建立一片临时躲藏之处,使士兵们能迅速通过最危险的地带,也极大地减轻了士兵的伤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