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忽闻喜报,大宋第一奸臣,鮀城十二郎,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丈河,又叫广济河,是大宋东京城外的一条直达水道,也是开封府前往京东京西两路最重要的运输通道,百年来从京畿路调动禁军前往各地时,官兵的大量后勤物资都是从这里出发运送。

这次种锷的两万大军也不例外,数百艘满载着粮草及各种战略物资的船队延绵十余二十里,动员了数千纤夫,拉拽着大军船队缓缓而行。

两万大军则在两岸列队行军,旌旗招展,铺天盖地,行军战鼓轰隆隆敲响,队伍中不时传来低沉的号角声,振奋着军队的士气。

这次出征,名义上是楚国公赵世恩为主帅,但他并不会真正上阵,而是在河南府“坐镇全局”,所以赵世恩只是遥领主帅之衔,以表示朝廷极为重视这次剿匪。

真正率军领兵之人却是老将种锷,另外均州知州陈忱也得重用,出任行军司马,加上一个主管后勤军务的老将,宣徽北院使曹佾,这次出征,朝廷势在必得。

这天下午,大军抵达了邓州顺阳县,再向前走百里队伍就将进入均州,种锷抬头看了看天色,下令道:“队伍就地驻营!”

种锷有着极为丰富的行军经验,他不会让队伍疲劳,也不会轻易在夜间行军,他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以稳健求胜,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会出奇兵。

在他眼里,除了自己这一路两万禁军主力之外,西面还有一支由陕西安抚司参军张辰和长子种朴带领的队伍,或许就是一支犀利奇兵,虽然据报那只不过是七千战斗力孱弱的乡兵,但只要在战略上起到牵制作用,并非不是绝妙点睛的一笔。

两万大军很快便在顺阳县扎下了大营,四周安插了二十万根长矛,又部署了数千名外围斥候,层层防御,将大营打造成铁桶一般。

大营内,种锷正和曹佾以及匆匆赶来汇合的陈忱商议进军之策,此行种锷虽然高调行军,制造声势,但他在用兵上却极为谨慎,更不会轻视锡义山匪君,他知道自己只有两万人,远少于敌军目前的五万大军。

种锷指着地图上的锡义山道:“锡义山方圆百里,里面大大小小的峰头有数十个,所有有战略价值的关隘和要道都被匪军控制,郧西县城沦陷后匪军又在锡义山筑建小寨拱卫,如同铁桶一般,从中可看出匪军长期据守顽抗之心。

先前官军三战三败,损失兵马两三万,根据我得到的情报,尽皆是因为官军试图收回县城时,匪军却源源不断从锡义山获得支援补给,久攻不下致使军心涣散,最终被突袭惨败。

如今匪军主力三万正围攻均州州治武当县,新近招募的一万士兵,尽皆驻扎在均州邓州交界的白亭镇上严防死守,如果我们贸然进入均州地界,必然会首先遭遇这一万匪军强烈的抵抗,而匪军主力兴许也会放弃武当北上支援。”

曹佾和陈忱对望一眼,陈忱惊讶地问道:“锡义山匪军这些重要情报,敢问种帅是如何得到的?下官作为均州知州怕是都不如种帅知道的详尽!”

种锷微微一怔,笑道:“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嘛!总之这是本帅......出发之前命人搞到的,而且我不仅知道他们的兵力数量,我还知道他们驻扎在何处。”

种锷展开一份专门绘制的锡义山舆图,他指着地图对两人道:“看见没有,这便是锡义山老巢的详细地图,上面有二十几个可以驻军的峰头小寨,其中八个峰头我都有注明......

锡义山有一支由匪首单安亲自调教的五千兵马唤作老营,就分布在这八座峰头上,护卫山下的几万匪军家眷,这便是整个锡义山老巢的情形。”

陈忱精神一振,有如此详细的情报,何愁乱匪不灭,他急忙问道:“那种帅打算怎么进兵?”

种锷指着地图上距离白亭镇约十里处的一个位置道:“这里叫做丹村,距离白亭镇只有十里,距离官道只有两里,是距离进入均州官道最近之处,我打算把大营驻扎在这里,把白亭镇夺下来,再以白亭镇为后勤重地,和匪军打几场硬仗再说。”

就在这时,大帐有亲兵急声报告:“启禀大帅,均州有紧急战报送至!”

种锷心中燃起一线希望,连忙道:“速让报信士兵进来!”

片刻,从门外走进一名军士,单膝跪下呈上一卷战报:“均州最新战报,请大帅过目!”

种锷接过战报打开匆匆看了一遍,他顿时激动得一拍桌子:“好啊!”

曹佾和陈忱都吓了一跳,连忙问道:“大帅,可是捷报?”

种锷点点头,欣喜道:“先前商州匪军在上津县全军覆灭后,陕西安抚司参军张辰和我儿种朴又征调了七千商州乡兵作为辅兵从商南水路直插均州,竟成功突袭拿下了郧西与郧乡县!匪军围攻武当县城的主力迫不得已西撤了。”

曹佾和陈忱都又惊又喜,这个消息来得太及时了,必然会大大振奋军中士气,种锷把战报给了二人,他又急忙问报信士兵:“你们伤亡如何?毕竟皆是乡兵,损失不小吧?”

士兵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郧乡没有匪军,倒是郧西一战中我们伤亡了几十名弟兄。”

种锷大感惊讶:“郧西可是匪军大本营,怎么可能才损失几十个人呢?”

士兵便将作战情况详细报告了种锷,种锷越听越惊讶,竟然是趁着匪军倾巢东进,后方城池空虚时,等待了五日五夜才下手攻城,这份耐心和韧劲就算自己也未必办得到,他暗暗赞许,果然西军出人才,那位名叫张辰的主将确实有些底蕴。

曹佾竖起大拇指赞道:“谁能想到一支孱弱的辅兵竟然能夺得如此大功?!令郎和那位张参军坚韧不拔,耐心寻找战机,西军果然是我大宋抵御异族的栋梁,天子亦有识人之明也!”

陈忱是实打实的文官,鲜少参与战事,先前一直不明白朝廷为何如此看重西军的将领,往往待之甚厚,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能带领七千乡军竟一战收复郧西和郧乡县,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办到。

“种帅要立刻向天子报喜啊!”旁边曹佾笑道。

种锷点点头,他当即在张辰送来的战报上加盖了自己的印章,又派几名士兵和张辰派来的报信士兵一起,赶往东京城报信。

种锷顿时信心大增,他又派一名士兵赶去送信,让张辰和种朴在郧西县随机应变配合朝廷禁军主力南下,当然他也会在适当的时候酌情派兵支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