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苏氏兵坊,大宋第一奸臣,鮀城十二郎,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牛车走了一段忽而停住了,张辰的思路被拉回来,他挑开车帘向外望去,外面已经淅淅沥沥开始下起蒙蒙细雨来,此时已经绕到了城南,前面还有一辆牛车似乎正在缓缓调头,挡住了去路。

张辰瞧见不远处有一处挂着“苏氏兵坊”字样的商铺,他顿时有了兴趣,连忙对车夫道:“且住,我要下车。”

下了牛车,张辰拿出三十文钱递给车夫,微笑道:“先找个地方避避雨等我,过会儿来接我。”

张辰快走几步,向数十步外的苏氏兵坊走去,再过几日便要远离家乡奔赴危险的西北边境,身旁怎可没有趁手的兵器护身?尽管如今武艺并不娴熟,但总要给自己增添几分安全感。

苏氏兵坊其实是竹山县城规模最大的兵器铺,在城南占据了一亩地的面积,能在县城里头,开设占地如此之大的店铺,也是比较少见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家兵器铺的背后,便是资源雄厚的房州苏氏,便是马武的妻族,只是张辰还不了解罢了。

说到兵器,大宋对兵器的禁令基本上沿袭唐制,也就是弓、箭、刀、短矛、盾等“五兵”不禁,其他兵器装备则一概禁止,尤其是长矛、盔甲、弩等军用兵器则是严令禁止。

不过,这并不是一概而论,从地理位置上来区别,则是黄河以北较为宽松,以南则比较严格。

当然最严格的自然是东京开封府,除了官吏、军卒,徽宗时期开放至太学生可携带弓或剑外,普通平民百姓则一律不允许携带兵器。

可纵使朝廷严令,也总有人铤而走险,毕竟“军火”这个行当实在暴利,连官军都带头做起了走私,又何论民间?

后来朝廷也渐渐默认了某些民间的潜规则,导致的现状便是,兵器放在家中防贼可以,但不准拿到大街上,这也算是大宋兵禁松弛的一种体现。不过所有的兵器,只有白蜡棍例外,因为白蜡棍是东京城里唯一允许普通民众携带的兵器。

宋朝的兵器铺里一般只卖剑和弓箭,大量卖白蜡棍,也会卖少量的刀,但一般都是禁军或厢军前来购买。

张辰负手走进苏氏兵坊,此时店铺里没有客人,一名伙计伏在桌上睡得正香,嘴角还流下了口水,看得出最近的生意并不景气,张辰打量一下店铺,只见店铺四周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弓和剑。

这时,掌柜从里屋走出来,看见了张辰,不由愣了一下,连忙伸手在伙计后脑勺狠狠拍了一巴掌,骂道:“成日便知道偷懒,多少好客都教你赶走了。”

伙计吓得连忙站起身,掌柜一把推开他,亲自迎上前笑道:“小官人可要买点什么?”

张辰想了想道:“想挑一副好弓,并一把好剑!”

张辰着重想购买一副好弓,自是有他的道理,最主要是因为被流放至房州乡野的张氏族人,起初因生活艰难不得不靠山吃山,穿越之前的这副躯体打小便没少跟着族人上山打猎,土弓用得十分娴熟,而张辰的三位父兄,生前更是用弓的好手,因此张辰自认对弓的运用算是比较精深。

掌柜呵呵笑道:“最近来铺子里买弓箭的人倒是不少!小官人莫非是本州厢军?这是要赶往陕西集结罢!”

张辰一怔,随后摇头笑道:“在下并非是厢军中人,不过陕西却是要去的。”

掌柜闻言顿时有些诧异:“哦哦。不过依我之见,小官人还是需得谨慎些,听闻陕西那边乱得很,西贼年年可不安分。这两个月朝廷连咱们房州的厢军都被抽调去了些,估计是战事吃紧了,唉!”

“掌柜的消息倒挺灵通!”

“嘿,灵不灵通谈不上,做这一行不得紧着战事消息么?虽然战事一起,我们是能多赚些,但我们东家也说过,兵器卖得太好,对大宋却不是好事。”

张辰暗暗思忖,这家兵器谱的东家倒是个忧国忧民的良心老板,他又问道:“既然如今战事再起,因何铺子中如此冷清?”

“嘿嘿那是小官人来得晚了,几日前我们铺子里都卖出几百副弓去了!人都买完了,可不就冷清了么!”

这时,伙计抱来十几副好弓,不过都没有上弦,一般是先挑弓,挑中后再上弦试手感,掌柜又瞪了伙计一眼骂道:“你怕是睡昏了头?你可知这位小官人需要步弓还是骑弓,需要的是几斗弓?这些你都知道么?瞎抱这些来做甚?”

伙计低下头小声道:“小人分别都拿了一些!”

“滚一边去,等我问完再说!”

掌柜骂了伙计一句,又堆起笑脸给张辰解释道:“小官人莫要见怪!他是新来的,有些愚笨,总是把生意做黄,倒是不骂不行!”

张辰想了想,微微一笑比划道:“来一把一石八的骑弓罢!”

掌柜顿时满脸不可思议:“小官人虽然生得高大,但年纪看起来却不大!竟然要能开一石八的弓,厉害啊!”

“不过是有些笨力气罢了,让掌柜见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