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无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0章 谋算,汉末之常山赵子龙,奕无疆,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奴儿,哪里逃?”

听到这声宛若炸雷的虎喝,赵云拔出扎入鲜卑人胸口的枪刃,侧目望去。

只见典韦双戟飞舞,正追着一队鲜卑骑兵大杀特杀,不时还从腰间掏出小戟飞掷而出,奔逃在前的鲜卑人,无不惨叫落马。

看到这一幕,赵云沾了少许血污的俊脸淡淡一笑,暗道:这下我有提拔他的理由了!

追杀仓皇逃窜的鲜卑人,赵云有些索然无味,他提着长枪,策马向平城塞奔去。这些丧胆的鲜卑人,就让麾下健儿积累功绩吧!

汉承秦制,在很多地方沿袭秦朝制度,比如军功,在汉代仍旧以斩敌首级计算军功。

而赵云更是这条制度的严格贯彻者,他规定普通士兵斩敌五级,升什长,斩敌十级升队率,五十级升军侯,以此类推;若能斩敌百级,便是半将军司马,如果再逆天一点能斩获千人首级,那就直接封校尉。

还有,若是你能斩杀敌方将帅,根据当时战斗状况连升几级也是有可能的。

赵云立下的这条制度虽然无比艰难,可依旧有很多军士趋之若鹜,因为出身贫寒的他们,在这个时代想要出人头地,唯有军功,而且还是在赵云这里,若是在中原,杀敌再多,也会被士族子弟冒领,永无出头之日,到死都是个小兵。

纵观三国历史,真真正正草莽出身的大将又有几个?除了吕布、赵云、典韦,关羽这几个顶级猛人,几乎没有。

这就是时代的悲哀!

勇猛如赵云,之前在内地也不过是士人利用的工具。为此,赵云对此恨念极深,所以在他的白袍军中,不看出身,不论亲疏,只认军功;并且严禁任何人冒领军功,一旦发现不管你是谁,直接弄死。

而这相对公平的制度,致使白袍军军士人人当先,敢打敢杀,因为他们相信赵云,只要他们奋勇杀敌,终有出头之日。

比如,张烈、苏禀等人,曾也只是低级军官,现在都因功晋升司马,那些普通的突骑老军,也都是伍长、什长、队率之职。

可见,白袍军正以一种蒸蒸日上的姿态成长。

…………….

平城塞,巨大的陷坑中浓烟弥漫,夹杂着令人作呕的焦肉味儿。

赵云的眼神很平静,看着巨坑中焦黑的尸体,对沿着陷坑边缘绕至面前的成廉,淡淡道:“埋了吧!”

“诺!”

成廉躬身应命,心中对赵云的景仰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暗道:府君谋战,环环相扣,狠辣霸道,当真是畅快淋漓,当日拔都如此,今日拓跋诘汾也是如此!

没一会儿,一骑骏马从塞外奔来,来人一身煞气,右手上还提着一个死不瞑目的头颅。

赵云一见,面含笑意,典韦带回了拓跋诘汾的脑袋。

今日一战,其实并非赵云当日出九阳关之前的谋划。

当日,赵云出九阳关,绕道草原,是打算趁拓跋洁汾攻打平城塞时,偷袭拓跋洁汾的后背。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在诸闻泽浪费了半天时间,错失了偷袭拓跋洁汾后背的机会。而且之后几日拓跋洁汾也是按兵不动。

在这种情况下,赵云只能另寻破敌之策。

于是,他在亲自夜探鲜卑营地后,脑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你拓跋洁汾按兵不动,那我就让动起来。

首先,赵云利用拓跋诘汾按兵不动的这个时间,让平城塞内近五千人马,在塞城内挖一个一丈多深可容纳数千的巨坑,又因塞城阻隔视线,鲜卑人是无法发现城内到底在干什么的。

陷坑挖好后,坑中再铺上干枯易燃的草叶,然后将所有火油罐子放在干草上。

完成这道工序后,又让高顺拆掉城中的木质建筑,用木柱做为支架,木板铺砌在顶部,又再运黄沙覆盖在木板上,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几乎很难发现脚下是一个巨坑。

而这个巨坑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考验实施者,首先要估算支柱的承重范围,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太强的话,鲜卑人全部入城也踩不塌那就毫无意义,反而会弄巧成拙丢了塞城。

但承重太弱的话,也是不行的,这样鲜卑人没进入多少人,坑就塌了,也同样失去挖坑的意义。

所以,这一点是最考验实施者的,也就是高顺,而高顺为了这事,也是两天两夜没睡觉,到现在都顶着两个黑眼袋。

当然,坑挖好了,并不是一定能成功,下面依旧需要高顺表演,首先高顺要兵动鲜卑,这个动是惊动的意思。也就说要让按兵不动的拓跋诘汾动起来,而能让拓跋诘汾动起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塞城,引拓跋诘汾来攻。

这其中也是存在问题,若是拓跋诘汾依旧按兵不动呢?

当然,高顺其实也有后招,那就是让成廉、虞虎二人明目张胆的去劫营,引拓跋洁汾追杀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