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无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骑兵场地,汉末之常山赵子龙,奕无疆,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顺与周仓交接完毕后。

在第三天,赵云领着八千兵马回代城,留下两千步军给周仓守卫代郡北大门。

回师前,高顺告诉赵云,去年给筑关军士每人配了一个鲜卑女人,经过数月的努力,一道关墙造好了,这些鲜卑女人的肚子也基本被搞大了。

赵云听到这个消息大喜,人口,他最需要的就是人口,虽然才刚刚播种,但二十年后,就是他手下的主力。

而且这些军士曾经都是黄巾贼兵,是内地人,把他们带到边地肯定会思念家乡,如今他们在这里有了孩子,那就有了牵挂,淡了思念。

随即,赵云承诺给每一个军士一个家,用于安置鲜卑女人和他们即将出世的孩子。顿时赢得数千军士大喊:誓死效忠府君。

………..

扶罗韩撤回草原的消息,很快传遍代郡各县,正在春耕的代地百姓奔相走告,原本还有些担心的他们,终于放心了。

接着,又传出赵云北出草原斩杀鲜卑大单于魁头的消息。代地之民瞬间沸腾了,鲜卑人的皇帝都被我们的太守杀了。

此消息一出,赵云在代地百姓心中越发高大,犹如保护神一般。

代城。

从去年赵云迁治到代城,也曾组织百姓修整代城,可因为城池过大,城中还是显得破败;特别是春耕开始,在城中避难的百姓大多回归乡野,偌大的代城就更显得冷清。

空荡荡的城门半天都没有一个人进出,不过每一个军士都昂首挺胸伫立着,不见一丝懒散。

代城南门,城门洞处一边各有十名执戈军士,他们身材高大,白袍黑甲,威武雄壮。

城外笔直的官道上,远远传来密集的车马声,抬眼望去,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缓缓走来,看那人挑马驮的样子,应该是一支商队。

城门都伯领着一队军士出现在城门口,手扶刀柄等候。

汉代的商业税主要是市税,也就是到指定市场的交易税;武帝时期,征伐匈奴手头缺钱,于是就想商人的办法,用均输、算缗等政策打压商人。均输是政府组织大规模物资运输,相当于国有商队,设“均输官”,负责将郡国贡献京师的货物,运往价高的地方出售,得钱归公。

而算缗,就是征收工商业的财产税;但又害怕工商业者逃税漏税,又实施“告缗政策”,鼓励百姓检举逃税漏税的工商业商贩。工商业者一旦被检举,处罚戍边一年,其财产悉数充公。因检举的民众可以得到奖金,即被告充公财产的一半,称为“告缗钱”,其结果是造成许多手工业者与商人因此被告到破产。

而到了东汉,是皇帝与豪族共天下,豪族大多私下都在从事商业活动,为了自身利益纷纷上奏取消均输和算缗,加强货物流通。但皇帝也不是摆设,取消均输和算缗可以,但却加重了各处关税充盈国库。特别是在汉帝刘宏执政以来,变着法儿捞钱的刘宏,增加了各种苛捐杂税,规定只要有货物入城就要交税。

而在地方,商队却是由豪族把控,地方官不敢得罪当地豪族,收不起来商队入城税;干脆把商税摊到入城百姓身上,征收个人入城税,大多百姓因交不起个人入城税不愿入城,导致天下各城越发冷清。

这就是该缴税的不缴,不该缴税去填坑,真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便是大汉底层百姓的悲哀。

没一会儿,一支打着“甄”字商旗的商队,在城门口停下来,队伍拖拽数百米,光人手就不下千人,队伍中满载上百车货物。

这是开春以来第一支来到代城的商队,也是多年不见的大商队。

看到城门站有一队官兵。商队中,一个管事打扮的中年男子上前交涉,对都伯拱手一礼道:“长官您看看,咱们要交多少入城税,在下必当如数奉上!”

从皇帝增加入城税至今,已有近十年,天下各地已经形成了规矩,至于交多少也有明确的规定。

当然,如果你有豪族背景,地方也认可你的背景,那么是可以不用交税直接入城的;而管事这么说,显然自己在代地是没有背景的,需要乖乖交入城税。

只听,都伯正声道:“太守有令,自今年起,进入代地所有商队取消入城税,只征收市税,促进货物流通。”

代地想要繁荣,放开商路是必需的,所以赵云在今年取消了代郡各城的入城商税。

管事一听,心头激动,如此可要省下一大笔费用。

都伯顿了顿道:“不过!入城所有商队都要接受检查,严禁运输违禁品,并且需要在城门登记!”

内地给豪族名下商队大开方便之门,赵云管不着,但是在代郡,赵云严令商队运输违禁物品。同时,为了防止入城的商队私下交易,收不到市税,便设置了入城登记货物这一项,在商队出城时必须带着缴纳市税的证明才能出城,否则便视为逃税,要受到严惩。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管事点头哈腰,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连忙道:“长官请查验,咱们运的都是粮食和一些布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