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不想结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做大做强,我爹是奸臣,90后不想结婚,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翌日,方孟还没出门,就有人通报有人找他。

方孟来到门口,就见苏韶背着一个布袋坐在门槛上。

“苏大哥,”方孟连忙疾跑几步,将苏韶扶了起来,随后对守卫道:“这是我的朋友,日后直接带到我的院子。”

苏韶微微一笑:“没关系方公子,我给你送钱来了,给你之后我就要回去。”

“多谢你了苏大哥。”

方孟将苏韶带到院子里,二人坐下,前者道:“下次不用这么早,大清早的走这么远,伤身体。”

“送银子只是顺道,我还有事呢。”

“那就好,”方孟放心了,他又问道:“对了,独轮车的卖的怎么样了?”

“不太好,”苏韶神色一暗,原本的笑容消失,他叹道:“你说得很对,独轮车确实只能带来短暂的收益。事实上,早在数日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模仿制作独轮车了。他们的售价仅仅是我们的一半,尽管由于匆忙赶制,工艺存在一些缺陷,但毕竟大家的技术水平相当,因此整体而言,产品质量并没有太大差距。正因为如此,许多消费者选择购买他们的产品,导致我们的售卖情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在这个世界里,专利一词并不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之中,法律对各种发明创造也毫无约束和限制。此外,独轮车这种简单构造的运输工具,其制作工艺并无过高要求,只要是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木匠师傅便能够轻松地仿造出一辆来。

如此一来,这么快就出现模仿者不足为奇了。

好在苏韶也算是吃了第一波红利,赚的不少。

“苏大哥不用如此消沉,”方孟踮起脚拍拍苏韶的肩膀,苏韶的身高都能去打篮球了,而且是中锋位置,方孟觉得,这个世界的人类绝对不会有身高这方面的担忧。

“倒也不算消沉,现在他们都在打造独轮车,没有时间涉足餐桌的的生意,我拉拢了几位木匠好友,一起做餐桌,赚的其实也不比独轮车少。”

“嗯,你心里有数就好,”方孟非常赞同苏韶的观点,家具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物品,如果仅由一个人来制作和销售,那么很难满足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

而且一旦独轮车的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那些原本忙碌于制造独轮车的木匠们便会有空闲时间去涉足餐桌的生产业务,这样一来,他们便不能独占餐桌市场,届时必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因此,与其等到那时再去应对竞争对手的冲击,倒不如在早期就着手规划并建立起一定的规模优势。

通过与其他同行展开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这才是一名真正出色的商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虽然独自垄断市场可能会带来短暂的快感,但有时过度贪婪反而可能导致自身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唯有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并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够做大做强。

“其实我也没什么,只是觉得这是你的点子,就这么被别人偷学去了,心里有些不快,”苏韶道。

“点子嘛,我多得很,但是这事也给咱们提了个醒,既然早晚会被他们偷学走,那你不如直接将他们收入麾下,整个明京城的木匠我想没有一万也有七八千人。”

方孟其实还是保守估计,这年头,木匠是最廉价的手艺,有手有脚就行。

在这个世界里,普通民众对于购买家具一事并不热衷。像矮桌、矮凳以及其他木制用品等,他们大多选择亲自动手制作。

尽管这些人的技艺或许不如经验丰富的老木匠那样精湛,但却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不用花钱。

如果东西损坏了,只需要稍作修理即可继续使用,所耗费的不过是些许时间而已。

毕竟,对老百姓来说,最充裕的资源便是时间。

苏韶点头:“大约近万。”

“如果平均分配,那城东的木匠也有两千多的木匠,虽然你不能全部笼络,但手艺精湛的那一小撮你必须抓在手里,十个人不嫌少,一百人也不嫌多,咱们给他们开出一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我就不信他们还能有别的想法。”

“一个月一两?”苏韶惊呆了,他月初还在为几文钱发愁,这一下子就跳到给人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完全冲乱了他的思维。

一两银子等于一贯,也就是一千文钱。

别说一个木匠,就算是摆摊做生意的小商贩,一个月也赚不到这么多钱。

以苏韶为例,他是一个读书人,在私塾教学,一个月也不过六百文,再加上给人打造一些木具,一个月下来累的要死,赚的也不足一贯。

要知道,私塾先生的薪水算是比较高的,最主要这是一份固定的收入,旱涝保收。

不像木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人找上门,他们就只能闲着,闲着也就意味赚不到钱,所以一两银子,确实不少了。

“如果你觉得多了,那也可以用计件的方式。”

“什么叫计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