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风系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 全靠太子绝佳计,要建铁路民间筹,大唐广播站2,携风系雨,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隆基立刻叫来高力士,让他迅速召来宰相陈希烈,以及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一同入宫商议大事。

高力士得了命令,一步未停,便走到了宫中一处小房间。这里便是负责宫中电报往来的电报房。他迅速向屋内的宦官传达了皇帝的旨意,让他们立即发电报召这几位大臣进宫。

科学院研究出电报机后,宫里第一时间就拉上了电报线,这不仅仅是为了日后与洛阳通电报积累经验,更是为了让这新奇的玩意儿尽快为皇室服务。毕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不断完善电报系统嘛。

科学院一共在宫中布置了五条线,分别通往宰相和各部官员办公的政事堂,以及长安城的东南西北四处。这样一来,无论哪位大臣在哪里,都能迅速接收到宫里的消息。

电报房里的宦官们,对于这种召唤官员进宫的电报可是驾轻就熟。

他们三下五除二,就把电文对应的八卦码写了出来,然后迅速发往政事堂。政事堂的收报员一收到电报,便马不停蹄地拿着电文去通知相应的大臣。

如果哪位大臣今天不在衙门,政事堂那边也会迅速回个电报给宫里,宫里再发报到离大臣府上最近的电报房。那边的电报房便会派出快马,将消息送到大臣府上,确保每位大臣都能及时得到召唤。

所以,没过多久,几位大臣就纷纷进宫面圣了。

当这些重臣看到这份奏章时,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

任谁都没有想到,筹集资金建造铁路这种大难事竟然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

陈希烈率先拍手叫好,他激动地鼓动皇帝立刻着手实施这个计划。连接洛阳、长安和余杭这个重要海港的铁路,对大唐的繁荣可是有着巨大的作用啊!

想当年,大唐的第一条铁路是在杨国忠当宰相的时候建成的,名声和荣誉都给了杨国忠,陈希烈一直对此耿耿于怀,遗憾自己没赶上那个好时机

现在,大唐的第二条铁路,其长度和重要性都远超过之前的那条,他陈希烈可一定要在这任上把它建成,让自己也能名垂青史

对此,工部尚书十分爽快,有了第一条铁路的建造经验,再建铁路就不难了。只要有钱,随时都可以开工。

户部尚书则开始认真核算预算,他觉得从账面上看,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关键就在于太子奏章里的筹款计划了,只要这个计划有效,能够筹到足够的款项,那么修建铁路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李隆基听了大家的意见,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他知道,铁路修不修得成,关键就看太子奏章里的这个筹款计划能不能行得通了。

他马上传太子李亨及李沁进宫,详细询问此事。

李亨心中早已有数,递上奏章后,便静静等待着皇帝的垂询

李隆基的目光在太子身上流转,带着几分赞许与好奇,他缓缓开口:“儿啊,朕知道,这奏章中的计划非你所出,应是李沁之谋吧。不过,你无需担忧,李沁既是你的幕僚,其功自当归于你。只是,朕需深入了解此计划,便让李沁来为朕细细解说一番吧。”

李亨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将实情和盘托出,“陛下,这个向民间筹款的法子确实不是我的主意,但不是李沁想出来的。”

“什么?那是何人出的主意?”李隆基大惊,除了李沁,他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能人可以想出这么绝妙的法子。

李亨摊了摊手:“我前些天去火车站接人,在站台与一男子聊天,是那男子提到了这个向民间筹款的法子,我觉得很不错,便记了下来,并上呈朝廷。”

李隆基忙问:“没想到民间也有这等奇人异士。那奇人何在?”

李亨无奈道:“我本想将其招入朝中,但火车到站后,人潮汹涌,很快就不见了那男子的踪迹,我再派人四处寻找,也一无所获。”

李隆基听后,不禁扼腕叹息:“民间竟有此等奇人异士,未能招揽,实乃朝廷之失。”几位重臣亦是面露惋惜之色。

事已至此,众人也只得将心思放回眼前的筹款建铁路方案上。

好在这份方案是李沁根据那男子的提议做的,所有的数据都是李沁研究后得出来的,有他在此,李隆基君臣详细的询问了其中的细节,最终拍板决定,由户部主持筹款事宜,筹到钱后交由工部,尽快开工。

第二天朝会时,筹款方案一经公布,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百官们议论纷纷,震惊于李隆基竟有魄力再次建设铁路,并且以如此巧妙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

百贯一股的价格,对于多数官员和富贵人家来说,确实不算什么大数目。铁路一旦建成,带来的将是源源不断的财富,持有铁路股票便如同拥有了下金蛋的鸡,这诱惑实在难以抗拒。

官员们心中算盘飞转,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投资机会。股票一旦开售,必定遭到疯抢。他们身为朝廷重臣,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打定主意要先抢上几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财路。

于是铁路的股票还没出卖,户部的门槛就被踏破了,前来请求帮忙购买股票的官员络绎不绝。股票尚未正式开售,户部便已筹集到一大笔资金。

这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太阳还未落山,全长安城的人都知道朝廷要建洛阳到余杭的铁路了,而且还把建铁路所需的钱做成股票来卖。

虽然股票对于大唐人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但大唐子民历来见多识广,接受能力极强。在众多官员的示范效应下,这股票一上市,售卖点就被拿着钱财的富人们围着水泄不通,抢着来买。

连洛阳人都坐着火车赶来长安抢股票,这股票根本不愁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水一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