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叫刘可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9章 常风天秀,秀麻了(万字大章),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咱叫刘可乐,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健、李东阳、谢迁来到了乾清宫大殿。

三君子看到正德帝满脸怒气,常风、陈清和一个他们不知姓甚名谁的七品官跪倒在地(徐忱)。他们还以为常风告了陈清的刁状呢。

陈清是三君子举荐的人,他们自然打定主意要保。

刘健摆出了教师爷的架势:“皇上,君子应制怒。需知,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谢迁道:“首辅真乃金玉良言。皇上应听之、纳之、铭记之。”

李东阳却沉默不言。在正德帝登基后,他开始有意识的不再用先生的口吻教训正德帝。

相比于刘健、谢迁,李东阳有分寸多了。

正德帝被刘、谢气笑了:“哈。二位先生说的真好啊!”

话音刚落,正德帝直接将陈、常、徐联名的奏疏摔在了地上。

刘健皱眉:“皇上,若要臣看奏疏,给票拟意见,应让内宦转递。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贤臣不捡掷地奏疏。”

谢迁跟刘健一唱一和:“皇上,尊重贤臣乃是贤君所为。您应学先皇,做一个尊师重道、尊贤远奸的贤君。”

正德帝收敛笑容:“好好好!二位先生是贤臣!是君子!是名师!朕问你们一件事,太仓国库有积银多少?”

刘健一愣:“呃,这个.国库积银账面有八百八十万两。积银如此之多,这正是先皇亲贤臣远小人,开创盛世之功。”

常风忍不住了。他说了一句:“敢问首辅,账面有八百八十万两,实际呢?”

刘健瞪了常风一眼:“皇帝与辅政大臣谈论国家财政大计,皇族家奴不配插嘴。”

正德帝道:“刘先生,常风不配问你。朕配不配?他的问题就是朕的问题。告诉朕,国库积银实数有多少?”

刘健支支吾吾:“哦,这个。自太祖爷开国以来,历代国库皆有亏空。账面存银与实际存银有出入很平常。”

“这就像百姓家过日子。遇上丰年,大获丰收,多吃一些积粮,无碍大事。”

刘健说着话的时候,心中猜测:应该是常风得知了国库亏空五六百万两的事。在皇上面前告了陈清的刁状。毕竟太仓国库是陈清管辖。如果这事搪塞不过去,也只能弃车保帅,让陈清背黑锅。

他想错了。挑头揭发国库巨额亏空的,不是常风而是陈清。常风只算帮陈清敲边鼓。

正德帝摩挲着刘瑾刚刚捡回龙案上的铜罄:“首辅的话说的真好,说了等于没说。朕只想知道太仓国库的存银实数。”

“别说你不知。你若不知,朕亲自去一趟太仓盘库便是!”

刘健道:“这个,这个。陈清是总督仓场,管着太仓。数字还是由他禀报皇上吧。”

正德帝怒道:“朕问的是你!朕就不信,朝廷首辅、托孤辅政会不晓得国库积银的实数。”

刘健不能再说冠冕堂皇的废话回避问题了。

他低声道:“禀皇上,太仓积银,约为三百二十多万两。”

正德帝追问:“亏空的五百六十万两呢?长翅膀飞了?被库兵塞进谷道夹带偷走了?还是被户部哪个胆大包天的堂官、司官贪墨了?”

刘健沉默不言。

正德帝冷笑一声:“呵,首辅不好意思说。朕说!自先皇登基以来,在京各衙办事摆宴所费银两,皆自国库挪支。”

“弘治初年,国库收入少。官员们吃喝就少。随着盛世来临,国库收入逐渐增多,官员们越来越管不住自己,宴请的排场越来越大。”

“先皇在位十八年。京衙平均每年从国库挪支近三十万两。挪了没人去补。久而久之,亏空就积累成了五百六十万两!”

刘健和谢迁一言不发。

李东阳道:“皇上,其实这五百多万两银子不止用在了吃喝宴请上。官员出行讲排场,要换精致一些的官轿,银子是从国帑中挪支。”

“又譬如某位高官升迁。交好的官员不仅要以私人名义送上贺礼。还要以官衙名义送上一份‘公贺’。”

“甚至衙门与衙门之间办公事,也要银子打点疏通。”

“这些银子,会被冠以各种名目,从国帑中挪支。”

“这是大明官场一大陋规,直接导致帑藏空虚。可惜,此事牵扯到几乎全部京官。故人人尽知大弊,却人人不言。”

李东阳没有护短,而是说出了事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者的地球攻略计划

羽的法术书

闪婚后,高冷江总变宠妻狂魔

沐子涵

柯学的不正经学者

玉宸华仙

全球冰封,我邪仙被美女包围了!

夕阳歌尽

基因狂神

幻因

英雄无敌之末世

冥天使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