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叫刘可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4章 御虏记引子写匿名信的人(五千,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咱叫刘可乐,全本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敬拿着匿名信去了乾清宫,呈给了弘治帝。

弘治帝看后,先是大笑不止。笑了好一会儿,他问:“写信的人是谁?”

萧敬答:“是个五品文官。天黑,守皇城的旗手卫没看清那人的长相。”

弘治帝突然收敛了笑容。

看行文,此人引经据典,文采斐然。看字迹,工整遒劲有力。想来一定是饱读诗书的两榜进士。

可是,此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却幼稚不堪。

这种迂腐至极的腐儒,若在闲散衙门担任闲职也就罢了。

若今后有机会调到地方上做个知府、知州,必将因迂腐遗害地方。

弘治帝想搞清楚这人是谁。再给吏部一个“此人永不叙用”的批语。

想到此,弘治帝吩咐:“明日早朝后,你将此信给常风。让常风查出写信之人是谁。”

如今弘治帝有差事,都是绕过锦衣卫的大掌柜朱骥,直接交待给常风。

翌日清晨,常风照旧捧着笏板站在武官之末参加了早朝。

群臣一连禀奏了十几件事情。弘治帝件件都处置得当。

常风心中感叹:三年前九死一生保太子是值得的。以前的太子,当今的皇上是一位明君!大明的老百姓有盼头了。

就在此时,吏部左侍郎杨守陈出班:“禀皇上。早朝时辰有限。因诸臣上晌还要办差,又不能延长时辰。”

“故臣建议,在早朝之外增设午朝。”

杨守陈性格上有点像后世的海瑞。他认为,皇帝就该学太祖、太宗当劳模。

萧敬脸都绿了。弘治帝晚上批阅奏折到午夜。最多睡两个半时辰。隔三差五还要跟张皇后开枝散叶。就指着用完午膳小睡一会儿补补觉呢。

杨守陈的顶头上司王恕也觉得这个建议过分了。

王恕道:“御门早朝是祖制。历朝历代何曾听过有午朝一说?杨侍郎的建议臣不敢苟同。”

马文升、刘吉、徐浦等人纷纷附和,表示反对杨守陈的建议。

常风心道:皇上就坡下驴,表示听从多数人的意见,这事也就过去了。

万万没想到,弘治帝竟说:“杨卿的建议,朕深以为然。早朝时辰有限,朕的许多治国方略,都来不及跟众臣详谈。”

“朕看,就准了杨卿的奏议。在早朝外增设午朝半个时辰。”

众臣面面相觑。

他们此刻对弘治帝只有两个字:钦佩!

历代明君都有两个铁打的标准,一是勤政,二是爱民。当今皇上两条占全了。

万万没想到。杨守陈得了寸还要进尺。他竟又谏言道:“禀皇上。臣建议重开大小经筵。”

众臣不约而同的想:杨老头,你过分了啊!

所谓经筵,是指皇帝为讲经论史设的御前讲席。此乃唐制,历代延续。

讲官以大学士或翰林学士充任。

大经筵每月三回。初二、十二、二十二进行。每回两个时辰。

小经筵每年二至五月,八至十二月,逢单日便开。每回半个时辰。

历朝历代的皇帝,没有几个不厌恶经筵的。耗时不说,一群腐儒老头在耳边喋喋不休之乎者也,谁受得了?

勤勉如太祖、太宗,最多也只开大经筵。

先皇宪宗是个喜欢躺平的皇帝。即位第一件事就是废了经筵。

万万没想到,弘治帝竟然又一口答应了下来:“此建议很好。开经筵论经读史,有大裨益于朕。准奏!自本月起于乾清宫西暖阁开大、小经筵!”

萧敬的脸又绿了。他心疼弘治帝心疼的要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小说相关阅读More+

和顶流组cp后我被迫爆红

空乌

学道十七年

大书豪

死亡高校

终结的白菜